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施政報告》為香港與青年鋪路 進一步推動「教科人」一體化

《施政報告》為香港與青年鋪路 進一步推動「教科人」一體化

Bloggers
By 菁英會 on 19 Sep 2025
香港菁英會成立於2007 年,設有工商發展、文化藝術、公關傳訊、內地事務、地產、社會民生及政治、金融、國際事務、專業服務、教育、創新科技、菁英幗聚、會員事務、學生事務、公益事務、青年宿舍以及體育十七個研究會及委員會。

香港菁英會主席
黃進達

行政長官李家超9月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報告融會超過7,000份社會各界的書面建議及40場地區諮詢,強調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輔相成,並以北部都會區和「一帶一路」倡議為雙引擎,推動香港實現新飛躍。筆者欣見多年來的公共政策倡議及早前呈交的建議獲得多處採納。整體而言,報告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展現出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的施政精神,並在推動社會數智化、加強教育培養多元人才及落實文體旅深度融合方面,提出清晰路徑,致力將香港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城市。

加強「留學香港」教育高地,建設國際人才樞紐

「經濟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作為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國家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上應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論述:「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繼去年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本份報告延續這一理念,將三者視為有機整體並加強政策協同。

比如自2026至27學年起,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本地學額的40%增至50%,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上限由100%提高至120%,以吸引更多國際優秀學生來港深造。此外,教育局將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並透過教資會撥款4,000萬元,資助大學加強國際與內地招生工作,進一步提升「留學香港」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世所唯一,一個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香港教育質量享譽全球,成為人才培養與聚集的高地,當中不少人才可以貢獻香港學術與應用科研的發展。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擴大本地高等教育規模,更可透過國際化學習環境培養青年的全球視野,為香港未來發展注入高質量人才動力,真正實現「留學香港」品牌戰略。

值得一題的是,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會繼續與內地積極探討落實香港和內地互認副學位程度學歷,有助兩地職專畢業生跨境求職或升學。筆者一直有觀察內地與香港在資歷認可的銜接,如能促成副學位與職專的資歷互認,將大大促進兩地青年學生的專業選擇。一直以來,民青局與各青年團體安排港青到內地實習開拓視野,不少青年驚訝內地如重慶等具備大國重工的城市,在重工與先進製造領域有着突出優勢,其汽車製造、光伏生產等產業不僅是本地支柱,更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學歷與專業資格的互認,將可促進兩地可圍繞這些重慶所長、港青所需的領域進行人才輸送,兩地青年也可以有更好出路。

結合AI進行管治與教育發展

坊間亦有討論行政長官在日前進行AI製作《施政報告》的宣傳片段,似為政策宣傳鋪路。《施政報告》亦不負眾望,指出將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政府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並研究重組不合時宜的工作流程。又預留10億元,於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AI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

另爲支持數字教育,教育局將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推動中小學數字教育發展,並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將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框架納入核心課程,全面提升師生數位能力。筆者對此非常支持。事實上,筆者與香港菁英會較早前亦協助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創新學習委員會)教學團隊成書分享案例,鼓勵教生同創共學,及早適應瞬息萬變的AI世代。

青年發展與國家融合

《施政報告》特別關注青年發展,提出透過多項交流計劃和資助措施,幫助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筆者亦樂見行政長官從善如流,即使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採納筆者建議繼續推展「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並鼓勵內地及海外青年來港交流。此外,筆者亦感謝特政長官採納,結合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推廣以「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歷史為主題的紅色體驗研學新路線,增強市民與青年的國家歷史認同感。這些措施不僅有助培養青年的愛國情懷,更爲他們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實現「青年興,則香港興」的願景。

《施政報告》中在青年分題上,有着墨於青年培訓和發展、促進多元交流及體驗、增加青年互動空間、支援青年創業的四大類措施。細察之下,「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強調培養青年的國際視野,推出全新「傳媒專題內地實習計劃」,深化「青年理財教育計劃」,並推出全新調解工作坊,加強青年對調解行業的理解,這些措施對比以往「青年事、青年了」的服務目標更有延伸性。同時點題在啟德社區隔離設施、南昌社區中心和青年廣場的視頻工作室等不同的青年設施中的管理與改建用途的進度,特首都有一一點題。《施政報告》亦預告「青年驛站」旅舍今年內正式開幕,除為青年人提供經濟實惠住宿,亦計劃於未來五年籌辦約100個不同類型青年活動,促進內地及海外青年來港與本港青年交流。筆者與一眾包括香港菁英會的青年團體領袖亦已蓄勢待發,準備配合民青局的相關政策工作目標,一同宣揚「香港青年好故事」。

總括而言,這份集社會建議大成的《施政報告》,爲香港未來發展繪就了清晰指引。《施政報告》處處以營造更好未來為念,青年的困難問題亦可因此而解。《施政報告》充分顯示出特區政府對於民意的重視、對香港社會的承諾和對青年發展的支持,包括與本人建議進行呼應。為此筆者由是感激,並相信在行政長官的帶領下,集合社會共識,齊心協力,必能共創香港繁榮穩定的新篇章。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